从“硬核”到“智慧”,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智慧社区?
来源:网络
|
作者:yncctv
|
发布时间: 1757天前
|
1689 次浏览
|
分享到: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将社区家居、社区物业、社区医疗、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网络通信等整合在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之中,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是面向未来构建的全新社区形态,也是智慧城市的关键组成部分。
智慧社区是指充分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将社区家居、社区物业、社区医疗、社区服务、电子商务、网络通信等整合在一个高效的信息系统之中,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高效、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是面向未来构建的全新社区形态,也是智慧城市的关键组成部分。
总书记强调,社区是新冠疫情联防联控的第一线,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a有效的防线,把社区这道防线守住,就能有效切断疫情扩散蔓延的渠道。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基层治理现代化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智慧社区建设水平的一次检验。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治”的一线在医院,“防”的一线就落在了社区。智慧社区建设暴露出了信息不全、数据孤岛、技术集成能力弱、网格职能不清晰、运营人员不足等诸多短板。随着各地企业逐步开始复工复产,疫情防疫如何做到“零接触服务”、 “高效率识别”、 “自动预警排查”、“疫情动态智能推送”,是社区治理面临的巨大挑战。
一、社区战疫,“人工”不够,“智能”来凑
疫情爆发之初,社区疫情政策传达、信息管理、防控组织,主要依靠物理硬阻断、口头采集信息、手工登记出入、现场发放证明等“人海战术”。社区工作人员“一天三班倒、24小时连轴转” ,活生生变成了三头六臂小哪吒,而且存在交叉感染等巨大风险。有网友调侃,与17年前抗击“非典”相比,之前的社区防控路子俨然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
随着疫情进展、数据披露、信息发布的陆续公开,疫情地图、同行查询等数据融合应用持续发布,城市大数据和信息技术在信息及时发布、风险实时监测、在线沟通协作、趋势分析研判以及远程医疗辅助等方面为社区防控工作提供了高效助力。智能安防监控云平台、智能门岗系统、物业信息化管理系统、业主APP等新应用都让社区的防疫效率和成果显著提升。很多社区都采取了手机扫码自助登记、健康码自主申请、精准 热成像测温、未戴口罩检测、居家隔离访视、零接触配送、无人机喊话等新招数,极大提高了社区防控工作效率,有效降低了交叉感染危险与邻里矛盾风险。
二、“社区大脑”+“抗疫模块”,打造“韧性智慧社区”
建设韧性城市已成为发达国家解决城市安全问题的重要实践创新之一。建设韧性城市,需要建设韧性社区,也需要匹配韧性智慧社区。除了制定韧性社区规划、培育协同治理机制、提高居民综合素质之外,“社区大脑”+“抗疫模块”是解决眼下社区疫情防控的杀手锏。
1、以“12345”体系为特征的“社区大脑”
借助互联网的高速数据处理,在“城市大脑”框架内开发“社区大脑”,给社区战疫插上智能化翅膀。借助这个“大脑”,可实现社区O2O管理、门禁系统管理、楼宇对讲管理、智能社区养老管理、智能社区物业管理、智能安防管理、智能家居管理、远程教育管理,并利用驻地网与物业管理公司及房地产开发商进行互联。同时,以开放、共享、集成为理念,不仅可以融合对接原有平台,之后也可以不断叠加新的平台和功能。在满足物业常规管理基础上,扩展增值运营工具及模式,将会大大提升管理效率和业主体验。
“社区大脑”以“12345体系”为建设方向:包括1个绿色社区智联网平台、2大核心标准体系(数据体系、安全体系)、3大核心标准(基础标准、管理标准、服务标准)、服务4类主要人群(政府、开发商、物业、居民)、5大核心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社区大脑”下可以对接社区基础设施,上可以互通智慧城市公共服务云平台,构建云服务、多终端、多应用、开放集成,服务于社区的商务模式。
2、“可装配、可迭代”的社区抗疫模块
城市危机事件的有效响应,依靠的是城市日常治理系统的多场景谋划和弹性化预留。以权责下放带动数据下放,构建城市智慧平台“重数据、重硬件、重决策”,社区智慧平台“重应用、重软件、重收集”的分工方向,以防疫工作为场景,结合基层社区在防疫任务执行过程,推进社区相关信息汇集,同步建立相关行政管理系统的数据归集渠道,推动相关部门权责下放,促进条块数据融合,支撑街道、社区赋能减负。
同时,非常时期智慧社区疫情防控模块的软硬件建设,也应当为未来社区智慧平台的日常功能留足扩展接口。疫情防控,要快速形成轻量型、装配式、可增减、可迭代的智慧社区应用平台;疫情过后,可结合基层社区日常管理服务需求,对于防疫应用模块进行适度改造,形成常态化的智慧社区治理平台。
第一,社区防疫类场景。包括防疫信息采集管理、小区出入管理、重点人员监控、重点地点监控、分级分层诊疗、防疫信息宣传、自发申报举报等模块。
第二,生活保障类场景。包括物资保障需求、公共服务需求、防疫物资配给需求、民间求助需求等模块。
第三,互助引导类场景。包括社区志愿者申报、生活物资信息发布、互助互惠信息发布等模块。
三、疫情过后,智慧社区将像绿化一样成为标配
面对城市突发性灾难,我们需要“硬核”的处置手段以提升公共安全与降低公众风险,但是在数字技术与落地防控措施的结合中,更需要寻找符合城市数字治理逻辑的“智慧”手段,并不断纠偏、优化和迭代防控手段。
在这次全民参与的抗击疫情中,智慧社区发挥出很大的价值,解决了很多常规手段难以解决的痛点,让每位实际体验的居民真真实实地感受到了便利。今后,业主在购房租房时会将社区智慧属性作为重要考量。有口皆碑是一项创新走向大众的前提和关键,显然智慧社区已具备了这项条件。据IDC预测,中国智慧社区市场规模在2023年将达到95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率约为21.2%,前景不可估量。
经历本次疫情的严酷考验,智慧社区在未来的应急管理、社区发展中的作用将越发受到重视,智慧社区建设将迎来前a所未有的发展,智慧社区建设也将更加完善。以社区为未来智慧城市应用研发的基本单元,构建与实体社区相互映射的孪生社区,建立数据安全框架,孵化应用类创新,助力实体社区业务跨职能、跨角色统筹联动,让智慧应用成为社会治理体系下沉的工具箱,为基层治理现代化赋能加分。
第一,智慧社区成败,顶层设计是关键。智慧社区的顶层设计不仅需要足够“接地气”,着眼于提升社区居民生活体验、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制定详细的智慧社区建设目标和内容,还应充分考虑非常时期的应急管理,信息共享与开放、智慧应用接入以及长期运营管理体系和未来发展的路线,才能使智慧社区建设更加合理规范,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第二,加大数据购买服务,夯实基础信息管理。社区内人、地、物、事、房屋、公共设施等各类动态数据,不仅是社区社会、经济、环境态势的窗口,也是智慧社区管理的基础。社区在智慧城市和数据方面的投入将从自主投资转化为购买服务,根据市场规模和技术水平选择最a好的、规模化的公司提供服务。在智慧社区日常运营中,通过社区动态数据监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有效协助社区了解人群特征,居民需求习惯,及时发现问题、分析研判、解决问题,辅助街道社区治理决策与公共服务。
第三,抓牢平台运营,拓展横纵应用。在当前社区的疫情防控中,新的智能软硬件不断涌现。智慧社区平台不是为了宣传写写、视察看看,更关键的是在需要的时候发挥作用,因此平台运营尤为关键。街道和社区是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但是很多城市问题不是在街道和社区尺度能够独立解决的。因此,发挥智慧平台的互联互通优势,服务问题跨级或联合解决。在疫情防控中,利用智慧社区平台,实现医疗资源、人员流动信息与周边街道共享;人员防控信息、保障问题发现及时向上级治理单位汇报,寻找资源支持。
第四,联动社会力量,构建社区治理新格局。社区治理并不能完全依赖线上平台,吸引社会组织共同努力,建立新的社区熟人社会和信任体系对于多元治理至关重要。智慧社区运营的核心是社区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间,每一个用户都是社区治理和疫情防控中的参与者,通过社区居民共同参与,居民自主上报健康动态,保障疫情信息快速收集和传递,有效降低社区疫情发生和扩散风险。利用智慧社区运营平台建立线上服务,提供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和活动,建立奖励机制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智慧社区的运营,构建社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